到服装店追寻时尚潮流
到酒店培养高雅气质
到咖啡店感受小资情调
到书店武装文艺头脑
但不论如何你都该想想――
有了风格之后,你还需要什么?
有了审美之后,你还需要什么?
有了格调之后,你还需要什么?
你理想中的家,是什么样子?
有一间温暖舒适的阳光房,可以亲手栽种花木,在咖啡与书中悠闲度日,也可邀请友人对坐品茗谈天地。
有一架大大的钢琴,摆放在客厅中央,成为家的焦点,客人来时激情助兴,温柔甜蜜时轻歌曼舞,清静独处时任情绪倾泻流淌。
想要个中岛厨房,是大展厨艺、大显身手的地方,也是一家老小欢乐的源泉,还能呼朋唤友举办PARTY。
想要将房间的四壁打造成书架,在浩瀚的书海里生活,让灵魂有处安放。
关于理想中的家,千人有千种答案。但奇怪的是,一遇上装修,大部分人不是把自己陷入风格的窠臼中,就是价格的壁垒里,或是他人的目光中。“什么流行”“怎么便宜”“如何看上去洋气有档次”,成为了他们的追求。
在博洛尼,一个关于创始人蔡明的故事,广为流传。2001年,蔡明去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参观,其中一个展位迅速吸引了他的眼球――不是桌椅家具的简单搭配,不是流行元素的肆意堆砌,空间布局、灯光照明、面料材质、装饰挂画…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性格的空间,让人身处其中,能够感受到主人的气场。
“我们卖的不是家具,是家。”“我们永远不是设计一个单品,而是设计一个LIFESTYLE。”当时设计师的几句话,让蔡明如雷贯耳,也成为了博洛尼的基因密码。
这位设计师就是意大利极简主义大师Lino Codato,也是博洛尼的签约设计师,与其他几位意大利设计大师一起,共同为中国家庭定制了1500套方案,构筑了博洛尼在设计上基于生活方式的惊艳感观。
但博洛尼对设计的探索并未止于此。在向西寻求风尚的同时,也向东寻求人文与哲学。
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峻的节点上,博洛尼开始向日本学习老年住宅设计,却发现了另一番天地――日本住宅精妙的收纳设计和动线设计,体现的舒适感与人文关怀,让人不得不叹服。
2012年,博洛尼与“日本收纳教主”近藤典子展开深度合作,不仅翻译出版了其两本著作,更联手打造了博洛尼全细节收纳解决方案。
至此,博洛尼的三大设计密码――生活方式、色彩材质、功能主义业已形成。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把控,全面实现家的个性化定制。让你内心的所需,真正在家中实现。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