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各大家居大卖场是人们购买家具必去的地方。然而,随着家居行业的发展、生活方式的改变,大卖场不再是购买家具的唯一选择,甚至不再是最佳选择。通过电商、shopping mall等渠道购买家具,逐渐成为主流。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,并且价格水分更小,买家具可以更轻松、便捷。
家具的售价往往是出厂价的好几倍,这是家居行业曾经的潜规则。这是因为家具出厂后要经过层层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,每一个环节,都需要叠加相应的费用。
家居大卖场是传统家具销售的主流渠道,店面铺租增加了一轮成本。大多数进驻卖场的品牌都是通过代理商销售,厂家开直营店面的比例较少。因此,又增加了一层代理费。有的店面还属于分销性质,又多一个层级。层层下来,家具的价格自然跟着上涨。
另外,市面上大多数家具品牌没有明码实价。不同品牌店的折扣不一样,甚至同一个品牌、不同的店面,折扣也有所差异,令人眼花缭乱。有时候可以拿到多少折,很考考验业主的“砍价功夫”。如果你不懂砍价,很有可能买到的家具价格偏高。
主流的家居卖场都奔着十万平方米的目标,有的甚至更大,看起来似乎一站式就可以买完所有的家居产品。其实并不然,家居卖场看似体量庞大,但逛下来往往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。
这是因为――首先,卖场通常有不同的分区,例如现代风格、美式风格、中式风格、儿童家具、户外家具等,平均下来每一种类型的面积不算大。
一个家具品牌的展示店面少则几十平方米,大多数要两三百平方米,有的甚至需要上千平方米。这样折算下来,某种类别可容纳的品牌数量是有限的。又由于展示面积有限,又要采用主流的情景展示方式,注定了每一个店可以展示的家具数量也不多。
同时,实体店的家具更新速度偏慢,有时为了配合上新,还需要重新调整、装修店面。店铺未必能够很好地展示最新的产品,而且有不少过季的款式。而通常家庭装修已经选好了一定的风格,目标的产品基本限定在固定的品类。因此,最终会发现,可以选择的家具款式其实并不多。
卖场的最大优势,就是能够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家具。情景展示复原了客厅、卧室等空间的原貌,能够更好地凸显家具优点。从这一点看,买家具的体验感确实不错。然而,在服务上,却常常令人遗憾,大多数品牌的导购员要么一直跟在业主身后,要么不怎么爱搭理,要么销售欲望过于强烈。当咨询产品相关信息时,多数导购员通常“报喜不报忧”,只挑产品的好处讲,甚至会夸大其词。
同样是皮沙发,为什么有的几千元一套,有的要几万元一套。中间的差异究竟在哪里,大多数以销售为导向的导购通常不能给出正确的信息,甚至会误消费。
家居大卖场通常位于市郊,地段相对偏远、交通相对不便,地铁直达的并不多。尤其在这种大热天,会为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。
想获取更多家装信息
请关注我们
点击阅读原文
给自己最好的选择
分享: